top of page

自然有人──陳冠而穿越邊界

信報

 

2014

 

文 | 鄧小樺

圖 | 香港電台

 

 

 

 

 

 

 

 

 

陳冠而,畢業於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運用文字、錄像、視像、身體等多種形式創作,鍾情劇場,熱衷於學習不同身體訓練方式,如瑜伽、現代舞、粵劇做手等。作品題材有身體的微末觸感、女性身體及文化身份等。導演作品:前進進「超連結牛棚實驗劇場節」《旋轉,三途川》及動藝「層層舞」環境舞蹈計劃《從機器走出來的神》。近期參與演出包括進劇場《樓城》;城市當代舞蹈團真演出系列之 My Own Dance 《黑丁箱》;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宇宙連環圖》及《遠方》等;海潮.淨.做愛系列二《極樂花園》;《靜默.邊境》等。其它作品包括在多媒體藝術展覽《媒體對話2008》中展出的個人作品《身體圖》;為舞蹈及舞台作品創作錄像,其中以錄像作品《Joy Joy Joy遊樂場》參展台灣金甘蔗影展 2008 並獲提名最佳音響設計及橋頭文化獎;有時亦任舞台設計,並積極參與藝術教育工作。

 

陳冠而說,自己重視自由,而在大自然中比較容易找到,因為人可以靜下來,想清楚事情,與身體的聯繫更強,聽著浪聲、風聲,感官、知覺甦醒,回到最簡單的身體狀態,是劇場演員本身的功課。陳冠而認為劇場是很直接的,就是關於能量、呼吸、身體的狀態。她相信「清空」,人要回到白紙的狀態,才能做另一件事。

 

旅人的開放

 

香港人喜歡去旅行,陳冠而也熱愛旅行,她說去旅行影響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但她不想做遊客,要做旅人,故選擇背包客的方式。背包客自由移動,不需受限制,陳冠而嘗試沙發衝浪、在路上截順風車,「那是無可計劃的,而與人的關係很強。」在旅行中遇到的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我遇上許多難民、被種族仇恨所影響的真實的人。我讀書時唸媒體,知道媒體形塑人的感知,但真實面對時是另一件事。」

 

旅行啟發陳冠而關心壓迫、暴力,胸懷遠大的關懷,在創作中做回應。「以巴、西藏發生的事,我會覺得與香港的我們都息息相關。怎麼可以說你思考以巴就不能思考香港?」現下流行的「香港優先論」,其實在國際層面上是難以啟齒的狹窄。這是「離地」嗎?其實一切建基於旅行中的真實經歷。

 

「我認識一對土耳其姐妹,身上流著兩個衝突民族的血液。姐妹的名字讀起來很像,但一個是土耳其名,一個是庫爾德名。我在創作中放大了某些時刻,將二人呈現得如二而為一,想問的是,人是否可以種族來分?」過往香港的國際視野,便是建基於位於中西界線上的邊緣身份,讓我們知識國家種族,如果要指向隔絕,便都是虛妄——從而才形成香港「反國族」的本土視角。我們無家,但保持開放。

 

邊界:必要的問題

 

旅人跨越邊界;而在都巿中,也存在著無形的邊界。「國界、種族、性別、精神病等等,都是無形的邊界。」陳冠而思考著這些問題,但無法解決,只是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城巿的灰暗:「仇恨和暴力在城巿中是如何生長出來?我想這一切,與溝通的錯誤和孤寂有關。」

 

年輕的陳冠而有想法同時保持開放,她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謙虛和誠實的,並非首先必須好看,而重在啟發觀眾。「有時甚至想在作品中放入長久的靜默。看我們能夠忍耐多久的靜默?現在太多好看的 eye candy,我只希望問到要問的問題。」

 

https://www.thestandnews.com/art/%E8%87%AA%E7%84%B6%E6%9C%89%E4%BA%BA-%E9%99%B3%E5%86%A0%E8%80%8C%E7%A9%BF%E8%B6%8A%E9%82%8A%E7%95%8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