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eptahedron

七天七夜-一缺城市誦曲

「人生就像一趟旅程」可說是陳腔濫調的比喻;而又常言道「人生如戲」,兩句子串連,看成「戲劇就似旅程」又可以不可?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與小息跨媒介創作室合辦《七天七夜──一缺城市誦曲》,從劇本選材到演出場地,製作單位將城市的故事放回城市上演,街頭看戲別有一番風味。

 

劇場作品《七天七夜》由七個互為關係又可以獨立成章的情節組成,三個周末分別在城市五個角落上演,當中包括沙田新城市廣場、北角碼頭、馬灣小巴站等等。這些地點聽起來都覺得非常普通,甚至你我每天都會路過,但我們可有想像過這些場景能夠發生甚麼故事?

 

策劃團隊表示,劇場回歸日常的意念來自雨傘運動,當傘運落幕大家都說要「回到社區深耕細作」的時候,他們就從劇場工作者的身份出發,嘗試將「離地」藝術帶到地球表面。

 

其中編劇之一的陳冠而憶述,去年佔領運動期間,父親一句「你地講埋晒啲理論咁深,我地點明啫?」令他印象深刻,今次創作正是一次實驗式回應。撰寫劇本之前,團隊訪問地產經紀、漁民、菲傭等,再譜寫出七個對應的香港故事。正如另一名編劇伍綺琪所言:「聆聽及理解各人的故事與心聲非常重要的」,《七天七夜》取材來自社區,再將演出回歸社區,希望用最日常的話語,探索各種溝通的可能。

 

想知道熟悉的城市裡,還有幾多陌生的故事,魔幻日常的人生旅程,將於本周五出發,逾時不候。

 

https://thestandnews.com/art/%E8%A1%8C%E8%A1%97%E8%A7%80%E6%BC%94%E4%BA%8C%E5%90%88%E4%B8%80-%E4%B8%83%E5%A4%A9%E4%B8%83%E5%A4%9C-%E7%9A%84%E9%AD%94%E5%B9%BB%E6%97%A5%E5%B8%B8/

 

 

 

 

 

 

 

 

 

 

 

行街觀演二合一  《七天七夜》的魔幻日常

Magical Reality of Heptahedron


立場新聞 The Stand News

2015/10/28

劇場是對話的遊戲

It is all about conversation


藝頻Art news

2015/10/27

「劇場」原意指的是人們自由自在地在空曠的戶外高歌歡唱:劇場表演是人們為了大眾之所需而自由創造出來的活動....」Augusto Boal 《被壓迫者劇場》

 

戲劇真的能反映生活?我們為何要走進劇場裡觀看戲劇?在這城市裡,每日每時都發生著最離奇古怪荒謬之事,每個在街上身邊擦身而過的人,一些從未被主流媒體關心,甚至以帶上有色眼鏡的人,背後又有多少故事是不為人知?劇場也確實在回應現實社會的狀況,但在穩固的舞上,又能觸及到幾?由社區文化發展中心與小息工作室合辦的《七天七夜﹣ 一缺(魔幻日常的)城市誦曲》(下稱《七天七夜》),是一個跨媒介的戲劇形式,將論壇劇場、地境劇場、展覽以至社區導賞等元素混入,帶領觀眾走出走傳統觀賞方式,進入劇場中從未觸摸到的群體,在七場不同的演出和討論會裡,看到不一樣的香港。

 

解放被壓迫者的想像

 

古巴劇作家與理論家Augusto Boal,在他的著作《被壓迫者劇場》中質疑由亞里士多德以來的戲劇思維,認為他所寫的《詩學》只不過是一種壓迫平民百姓的詩學,批評當中所說有關悲劇的「移情」和「淨化」作用,只是為統治者和上流階層服務的管 治工具,令低下層失去了「表達自我」能力。就算是劇作家有意傳遞出質疑當權者的信息,觀眾依然是被動地接受。他以反思、批判和辯證作為基礎,加進行動,令戲劇創作,也變成Boal所認為的被壓迫者裡頭,從而展示自己,和一種溝通的工具。「劇場如何可以為被壓迫者服務,如此一來他們可以藉此表達自己.....可以發掘出新的想法和觀念。」

 

走入從未發現的群體

 

Augusto Boal的理論,亦成為《七天七夜》背後的理論,整個創作由五個演出,加上展覽,社區導賞,論壇所組成,演出部份亦在香港不同地方上演,由沙田的新城市廣場,北角碼頭,馬灣內的小村落等。「在雨傘運動期間,每次到旺角,都總會有一種很Surré(超現實/難以想像)的感覺,而事實上,香港本身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地方。」是次的聯合策劃伍綺琪在佔領期間,與一班劇場工作者組成「在革命中的24小時」,收集不同政見,不同原因出來佔領的人的故事,並譜成歌曲,在街頭演唱,這段經歷讓她了解到分享故事的重要,因為故事能承載這些人背後的想法,「例如,在馬灣裡聽到很多有關漁民的故事,那裡很久前是漁村,現在沒有船,更沒有相應的政策協助,他們的故事正慢慢消失,總會說香港以前是小漁村,但我們從沒有認真看待過,我們又會對這些小漁有太美好的想像,而事實上住在那裡的人都想離開,但就算離開了的人也好,都會每天回去,只為了拜祖先,拜寺廟,當中有很多原因,細節要去了解才明白他們的想法。」節目中別一個特別的地方,是11月8號在中環行人專用區裡舉行的「紙皮自治區」,由菲律賓籍家庭傭工,帶領大家遊走中環,她們和香港社會如此親近,但從未有人知道她們在香港工作時的生活和想法,由她們帶領觀眾參觀,導賞,介紹她們在星期日時的活動,說不定會對中環,以至外籍傭工,有不一樣的想法。

 

雨傘之後如何將人與人之間拉近對話?

 

事實上在這後雨傘時期,不同的論述上,也關注到要如何修補在這場運動中產生出來的裂縫,對於另一位策劃人陳冠而來說,到整個《七天七夜》的出發點無疑由此而來。「作為創作者,作為一個人,很自然會問,在這城市應該怎樣生活下去呢?我們離開劇院,以街頭演出來講述所身處的城市,是很值得去做。」不停地提問,令陳冠而以及《七天七夜》的創作群,需要走入不同的人群中了解,從中發現這城市內不同的聲音,「必需要在選擇了的地方裡排練,我們不能關在劇場的空間裡排。劇中有很多人物都是透過親身訪問而得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地方,會發現到一個怎樣的香港?其實這過程令我們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想法的人,我想到有一個關鍵字—「溝通」,要怎樣了解與自己不同背景,不同價值觀以至政見的人,他們在想什麼的呢?」訪問當天,與一行五位成員在觀塘碼頭上船,她們正在進行另一次的彩排,坐在並不多人的船上,兩位演員在船頭上作出連串的形體動作,初時身邊的乘客也並未發覺,帶上耳機,聽著早已錄好的對話,有關一位大學生在佔領其間的狀態,海面上的浪花與在演員身邊走過的乘客,像在對應這位大學生的心情,也令演出過程變得更具變化。「空間非常重要,在佔領時的旺角,金鐘帶來了很多啟發,人在空間內的實踐,當我們得到一個空間時,原來可以創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我想帶著這些問題,發掘到更多。」

 

http://arts-news.net/articles/2015/10/27/%E5%8A%87%E5%A0%B4%E6%98%AF%E5%B0%8D%E8%A9%B1%E7%9A%84%E9%81%8A%E6%88%B2%EF%BC%8D%E3%80%8A%E4%B8%83%E5%A4%A9%E4%B8%83%E5%A4%9C%EF%B9%A3-%E4%B8%80%E7%BC%BA%EF%BC%88%E9%AD%94%E5%B9%BB%E6%97%A5%E5%B8%B8%E7%9A%84%EF%BC%89%E5%9F%8E%E5%B8%82%E8%AA%A6%E6%9B%B2%E3%80%8B

 

 

 

 

 

 

 

 

 

 

你這樣看過自己的城市嗎?

Have you ever looked at your city like that?


端傳媒 The Intinium

2015/10/28

在傳統劇場,空间、地点是佈景;在「地境劇場」(landscape theatrics),空間、地點是主角。演員不是踏上舞台,而是與這些「地方」產生聯繫,加深了解。我們觀看空間、對話城市。

 

「地境劇場」就是讓我們意識到城市空間的一種手法。

 

「地境劇場」用圖像 、投影片等方式呈現空間(無論是移動或固定的)。它不是襯托主角的綠葉,而是真真正正的主角,與故事的情節融為一體。不要把它與特定地點劇場(site-specific theatre)混為一談,因為表演者的重點不是一味追求具挑戰性的場地,而是激發觀眾反思城市規劃的未來。

 

我們在城市變遷中歷經的所有荒誕,來不及轉身看多一眼。有些事,要抽身成為觀眾,才明白。表演既可在劇院,也可發生在地境現場。在我們生活的現場,就可以成為觀眾,就像掉進兔子洞漫遊幻境的愛麗絲;也可以是把城市空間,投放在劇場中。

 

戲劇真的能反映生活?每個在街上身邊擦身而過的人,一些從未被主流媒體關心,甚至以帶上有色眼鏡的人,背後又有多少故事是不為人知?樓上茶餐廳變成理髮店,茶餐廳老闆去了哪裏?街頭巷尾的鋪頭都換了,你還認得這條街嗎?

 

這個 11 月,香港上演的「地境劇場」(Landscape Theatrics),帶我們感受屬於自己的空間。走出劇院,在城市街巷遊走;或走進劇院,感受空間變化。

 

在一座高度發展的城市裏,東邊一個住宅區,西邊一個商業區。你環顧四周, 發覺一切來得僵化又陌生:僵化的是,你每天都在行人道看到遠處的高樓大廈連成一線,望著川流不息的車輛塞滿了窄窄的行車道;陌生的是,你不解負責規劃的人為什麼得這樣設計這座城市,搞得空氣渾濁不流通。你抬頭仰視熾熱的太陽,突然覺得自己是巨型樂高模型城市中的小小人偶,在城市規劃上受着政府的擺弄,彷彿永遠逃不出這座圍城。

 

早就有人說過,沒有機會說自己的故事的,是受壓迫的人。城市的設計可能讓你感到無法撼動,但「地境劇場」讓你看到,再複雜的結構,也有變化的可能性。

 

Augusto Boal 在《被壓迫者劇場》中說:「劇場」,本是人們自由自在地在空曠的戶外高歌歡唱;「劇場」是為了眾人自由創造出來的表演活動……在地境劇場,屬於你的空間,你更有權把有限的空間轉化成無限的場景。地境劇場也就是反壓迫,說我們自己的故事,重奪我們的話語權,重新認識和認同我們的社區,重拾我們的身份,重奪城市的未來。

 

七天七夜

 

香港這座城市很龐雜,一個人的雙眼不足以看盡所有的事情,你需要的是聆聽別人的聲音。七個白天,七個主題,七個群體讓你從七個角度了解香港。在中環行人專用區裡舉行的「紙皮自治區」,菲律賓籍家庭傭工開放她們的私人境地,讓你以非白領一族的角度觀察中環;演員在船上討論佔領運動的事情,伴隨著四濺的浪花,或許是重新認識社會的火花。

 

地點:沙田Snoopy Land入口外;新蒲崗崇齡街賽買回投注站門外;馬灣基慧小學巴士站;北角碼頭;中環港鐵站畢打街大堂;中環行人專用區;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天台(移動旅程,請留意不同場次集合地點)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103-culture-teatime-performan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