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oman.Appetites

女身饗宴

WA_leaflet_preview0408-2_edited
WA_leaflet_preview0408-2

近來小城多演出,其中不乏年青創作人的作品。在藝術上,這些作品可能並不完美,但由於負擔少,創作的能量勇猛,每每有令人驚喜之作。香港政府與文化藝術界近年喜歡談產業化,都夢想有朝一日能夠把文化藝術變成市場上的消費品。但要知道所謂產業,其實是一條盤根交錯、包含了不同環節的生產鏈,「生產」與「消費」只是整門產業的二端。在這二端之間,還有一大片更廣闊的中間地帶,其中包括型型種種的非媒利「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與「觀眾發展」(Audience Development)活動,而年青創作人主導的小型實驗作品,則大概可被視為整個文化生態的「研發部門」(R and D)。小型實驗作品的存在,也就確保了一地的創造活力。所以,沒有非媒利的小型實驗作品,要談文創產業化,也就無從說起。

 

文化論述的身體

 

有趣的是,近來看的都是實驗性較強的小演出,而本地新生實驗藝術團體「小息」的近作《女身饗宴》,正是其中之一。「小息」很年輕,由2009年的創團作《旋轉,三途川》開始,至今只有四個作品。「小息」的核心成員陳冠而和 郭嘉源,一長於(戲劇)文本,一長於形體,而「小息」作品的共通點是強烈的視覺性。在一個強調跨媒介的年代,她們的作品既應合時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

 

《女身饗宴》由陳冠而導演,並創作文本,而作品則由女子的「厭食」現象出發,探討女身、食物、性別、慾望與社會規範之間的關係。文化研究與社會學告訴我們,(女性)身體往往是社會及文化規訓的對象和產物,由校服裙的長度、夜歸指引到瘦身潮,對於身體的規訓,可謂無處不在。身體是各路社會及文化力量短兵相接的戰場。或許,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的長處,正正在於,它們能夠通過清晰的概念和理論,把具體「體現」(embody)於肉體的抽象力量,梳理成可傳遞之知識。但問題是,藝術跟理論不同,它主要的載體並非概念,而是「感知」(sensation)。藝術固然能夠通過「感知」,讓我們對這世界有另一番認知,但它的長處卻是以符號引發想像,讓觀者透過「同理心」換上另一副眼鏡, 進入另一個人的世界。

 

就此而論,《女身饗宴》的前半部份,更接近一部文化研究或社會學著作的簡報。固然,對於身體的文化研究與社會學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能夠由具體的肉身出發,提取可知可感的藝術符號,卻成為了「藝術品」與「理論宣言」之間的本質區別。很可惜,《女身饗宴》的前半部份愈希望通過文化研究或社會學的論述,把身體的問題說清楚,便愈不清楚。更重要的是,這些抽象的概念與話語,無法以藝術的本色,牽動觀者的感知神經。

 

反抗的身體

 

與此相對,《女身饗宴》的後半部份,雖然看得出完成度不足(據了解該部份的排練時間最短),但卻頗能夠由身體的內面出發,放射女體的能量。筆者說過,導演陳冠而的強項是文本,她的文本往往揉合了跳躍的意像以及流水般的節奏,充滿詩意,又能量滿貫,意在言外,有「陰性書寫」的氣勢。跟陳冠而過往的作品相似,《女身饗宴》後半部份那些些囈語般的詩化語言,卻不無吊詭地比前半部份的身體論述,更貼近演出的核心:身體。不過,或許是因為排練時間不足,《女身饗宴》後半部份那些激烈的身體語言,似乎更多地來自現成的現當代舞的語彙,「飛身上牆」、「重複墮地」等動作,實在讓人無法不聯想到某些舞蹈大師的身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跟作品主題「厭食」所代表的衰弱能量不同,《女身饗宴》滿台都是反抗的身體。她們老是在跑在碰在咆在叫,所以與其說《女身饗宴》的主題是「厭食」,倒不如說是反抗。不過,話雖如此,《女身饗宴》最後安排了給女身自上清水淋頭,倒有一份洗滌之美,難得的安靜,反而讓人心裡悸動。

 

 

 

 

 

 

 

 

 

女體悸動

(原刊於文匯報 2011-07-08)

 

文:小西 /
 

 

 

 

 

 

 

 

 

 

女身饗宴

 

文:swing swing /
 

 

 

 

 

 

 

 

 

 

曾看過「小息 littlebreath」的前作《旋轉,三途川》(可按此看我寫的觀後感)及《448個黑色姿勢》,總被劇中探索的命題所吸引,因為每次也會喚起自己對身體的反思。

 

這次的《女身饗宴》,除了一貫以肢體及舞蹈作為主要表演形式外,更有跨媒界創作,由文字到繪畫到影像到劇場,互相交叉感染,將「女身」與「食慾」結合起來,目的就如他們所言:「以不同的藝術方式,找尋自主論述女身的多元角度,在跨界交流中開放對話,與觀眾分享女身的微密,喚起關於女身的喁喁細語 。」

 

話雖如此,劇場還是主菜。女生看畢應該份外有感覺,雖然未至於像劇中其中一名女生那樣進行斷食,但總有過節食的經驗吧。特別難忘短髮女子坐在長檯的那一場,她身邊的女伴們將長檯旋轉,讓我想起《旋轉,三途川》中出現過同樣的畫面(不過那次轉的是床)。縱然被不斷旋轉,女子仍喋喋不休地說著斷食對身體及思考的影響及變化。劇中有很多獨白,言語間透露導演部份的內心世界。我像在窺探,但同時感同身受。

 

我喜歡《女》劇的場地,開放的空間讓演員在觀眾身邊走來走去,讓觀眾走進戲劇的世界。接近尾聲前有一個讓觀眾參與的環節。演員邀請觀眾坐在地上,類似瑜伽的sitting pose,觀眾按照演員的指示,合上雙眼,將手合十,左右手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力量,意指將兩者結合,然後緩緩彎腰,「我向存在,深深敬禮。」個人很喜歡最後一幕:女子背著燈光,形成剪影,天花的花灑慢慢灑水,感覺似是一個潔淨心靈的儀式。

 

抱歉因為事隔一個多月才有空寫觀後感,也因為本人記憶力不好,很多情節開始遺忘,寫得有點隨意。(……)無論如何,小息仝人要繼續努力啊!

 

 

 

 

 

 

 

 

 

 

 

投入得自己都變成女性

 

文:海潮 /

 

 

 

 

 

 

 

 

 

今天看了一個圍繞女性身體的作品,女性身體是由我懂畫畫開始畫得最多的題材,我愛身體,特別是女性,她是神性的,是美麗的,是上天送給世人的樂事,歷史上描繪得最多的都是女體,有沒有肉的女性,我都愛!

 

今天看了這劇場作品,導演卻不斷引領我不只看那個軀體,而令我走進一個女性內心的感受和處身現今作為女性的壓力,投入得連自己都變成女性,其中兩位說話最多的女演員情感演出,情緒控製好好,由一個出生到描繪分娩,由我看她們的故事到想起自身的故事,最有趣是當唯一的男演員出現時,我先發現自己早已代入了一個女體當中,男演員的行為正正表現出男權的暴力,和給女性的外在壓力,個人十分喜愛四女演員的餐枱角力和那的女演員不斷走上如斷頭台的三場戲(個人認為那坐椅代表對女性地位追求),演女子媽媽的演員眼神可記一功!唯獨如工作坊的那場感覺怪怪,可能導演要我不要再看別人的女體,其實我們自身都是女體。

 

總觀這劇是近年值得一看的作品,特別要介紹給身邊體重如厭食症的男性及女性朋友!

 

 

 

 

 

 

 

 

 

 

整個項目包括了攝影, 繪畫 , 錄像 , 文字 , 舞蹈和劇場 , 介紹說是個多元對話 , 誇媒界創作 , 作品 <女身饗宴> 應該是項目的總結。 而就這個題目 , 演出前創作人製作了兩期電子雜誌 , 分別以<裸>和<吃>為題。 十分欣賞將題目去解剖那份追求。那份想解構身體 ,慾望的視野甚至於說是野心是蠻大的 。

 

得知友人會做這樣題目的作品是上年的事 , 那麼說整個創作至少有一年的預備 , 是累積了一年多的思緒。

 

就只有看過電子雜誌和劇場演出 , 說不上全面 , 作為女性 , 對於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 , 多少總會有點感覺, 絕對不會陌生。也曾跟身體發脾氣 , 跟食慾對抗, 對作品中提到的內心話語, 部份是了解的, 現在回看起來覺得有點可笑。不得不承認那些剖白是徹底的 , 通通是由衷之言 , 每隻字是都是經歷。 當中有些極端行為 , 聽起來可怕 , 那種可以降服身體 ,克制慾望 , 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得到的快感 , 大家可會體量 ?

 

生存在世 , 身體給予我們甚麼 ? 一個外表 , 在這外觀不知何固被加上了既定觀念 , 態度和價值 , 我們可能不知不覺的為這驅體而在某種程式中生活 , 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這種態度 , 甚至於已經相信這是真理 , 唯有的是主宰自己的身體取得成功感 , 整件事是可笑 ,更是可悲的。

 

都是有感而發罷了 , 作品中 , 由始至終都只是交代到身體和食慾 , 至於慾望 , 就只限於提出的階段 , 並沒有進一步入其中的關係。如果真的要回應宣傳提到的慾望 , 仍有很大距離。

 

尾段編導帶出女性身體懷孕生產這件事 , 值母體的崇高使命來駕馭扭曲了的身體值觀 , 將它從新定位 , 借此叫大家尊重身體的存在 , 生命來得不易 , 不可輕易蹧蹋 , 這樣處理總算給作品有較完整的定案。

 

主要演員是女生 , 以第一身去訴說自己的身體 , 身體跟食物 , 身體跟食慾。 間中有位穿著黑色衣服的男生出現 , 他為女生送上美食 , 紅酒 ; 把想逃避的她恨恨的拉回現實來 , 又或者把她推回在自己空間中 , 有時他又給她們畫上保護圈 , 他是惡魔或是天使 , 是角度問題。

 

演出在JACCC黑盒劇場 , 欣賞是尾場 . 遇上紅色暴雨 ,來的觀眾比預定的少了一半所以大都有位坐。演出盡用了整個場地 , 主場放了個半圓形營幕, 背後的練習場則有張高腳的椅子, 觀眾位置在兩個場區中間, 坐位後則有一張餐桌, 那麼預算需要兩頭望。

 

喜歡演出的空間處理 , 用盡了整場區 , 演出區不時改變 ; 制造不同的關係 ; 左邊跟右邊場的 , 前場和後場的。 最有印象是安排在側場的一小段話劇 , 沒有真正對白 , 只有旁白 , 兩位演員冷靜的交代了媽媽和女兒之間一個想她吃和一個唔想吃的衡突。相信導演是做了相當功課才能編出此段落 , 簡短但相當有感受, 因為似曾相識。

 

作品令我想起 , 雙妹嘜的 “十宰身體興團員” 的其中一段落 ; 用上輕鬆手法去諷刺時下對身體的觀念 , 對自己討厭得要摘蕃茄。此作品無疑較為嚴肅 ; 對事件解剖查究了解並予以正視; 是要正視, 因為事情不單純是潮流, 是自我價值問題。 但是作品發展去到給予女身一個正面評價就完結了。真正的問題沒有再討論。現今生產可以交給另外一個身體去完成 , 生產出來的嬰孩是一個產品 , 母體跟孩子的關係除了通過生理驗證外 , 重有甚麼 ?這樣的風氣下 ; 作品中提醒的母體地位不禁受考驗 , 淡化了說服力。當這要點受懷疑 , 往後與觀眾共舞和要觀眾互抱的安排並不太自然. 。

 

總的來說 ; 是一個相當有心的作品 ; 內容處理方面見用心 , 是感性的 , 可以說用心良苦。把事情講出來不難 , 但要感悟到觀眾仍要努力。

 

 

 

 

 

 

 

 

 

 

女性的身體 , 女性的慾望 / 食慾

 

文:賴愛美 /

 

 

 

 

 

 

 

 

 

bottom of page